您所在的位置:安陆白兆山:400-027-0013
安陆白兆山旅游区
白兆山
白兆山又名碧山,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的烟店镇和雷公镇交界处,雷公镇白兆村境内,属大洪山余脉。山上树林多为松柏,林密但无高大乔木。安陆市开辟了以白兆山为主体的太白游览线,著名的景点有:白兆寺、桃花岩、李白读书台、太白堂、太白林、绀珠泉、洗脚塘、洗笔池等,而且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这里峰回路转,山峦叠翠,常年鸟语花香,甘泉流长,是旅游观光、寻幽览胜的好地方。桃花岩下有一岩洞,名曰桃花洞,可容人攀越。
史料
唐玄宗开元十五年,李白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,来到安州(今安陆),开始了“酒隐安陆”十年的生活。后同唐高宗朝宰相许圉师孙女许紫烟结婚后即居住于此,白兆山距大安山(许圉师旧宅)仅 5 公里,期间李白以安陆白兆山为活动中心,以文会友,发奋制作,写下了《山中问答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、《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》等近百篇著名篇章。白兆山留有白兆寺、桃花岩、李白读书台、太白堂、太白林、绀珠泉、洗脚塘、洗笔池等与李白相关的遗址遗迹。
岩壁题刻
白兆山太白峰西麓斗笠岩。历代文人墨客,多在此岩壁题刻,或赞此处山水风光之美,或抒景仰李白之情。
现存较完整的有三处,以北宋熙宁戊申 (1068) 一处为最早:“郑獬、张偓、僧文莹同游。熙宁戊申九月六日”; 明代正德十二年( 1517 年)马龠题刻“德安知府马龠游,教授林琨、千户吴经、赵琼,生员韩曙、汝莹、胡东阳、赵玺、僧续灯、宗睿从。明正德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。”年代居中;清代“白云泉”题刻:“白云泉。山人程健斋引逸灵太守至此品泉,时光绪戊申四月十五日。” 书法多为行楷,结体疏朗,笔力刚劲,刻工精细,字迹清晰可辨。
一九九二年上述题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旅游
白兆山主峰海拔 380 米左右,与名山大川相比不算雄伟,但是白兆山山峦叠翠,常年鸟语花香,甘泉流长,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”与李白有关的传说印布与白兆山角角落落。以及作为具有二千多年历史底蕴的古城安陆,在白兆山亦留有痕迹。
白兆山自古林木繁茂,地势险峻,层岚迭翠,岩壑幽深。道家名人张三丰仙踪遗踪仍可闻,明代何迁建长庚书院于此,白兆寺至解放前夕尚存。
现今白兆山山“高二百余丈,有三门层递而上。”经绿化整饰,锦峰秀岭,苍翠如绘。其太白峰、钵孟山、写经岭,弥望烟云,缥涉天半,擅安陆白兆山之胜。白兆山南麓有与李白相关的白太峰、桃花岩、太白读书台、太白堂、绀珠泉、洗脚塘、洗笔池,传说李白亲手所植千年老树——白果树 ( 银杏 ) 等。
桃花岩
也叫桃花洞,位于白兆山西山腰,因李白而称“谪仙桃岩”。桃花岩地势险峻,“一窍从峭壁百仞中腾出”,风貌奇特,洞中有数级石阶,拾级而入,洞中尚有一线通天,隐约可见蓝天白云。洞口面临“桃沟”,即李白“桃花流水杳然去”诗中的“桃花”沟。桃沟附近佳木繁荫,清泉潺潺,是李白的主要游憩之所。
绀珠泉
又称万珠泉,俗称龙王井。在白兆山太白峰桃花岩下左侧。因其水映光献彩而名。相传李白读书桃花岩时,食用皆取此水。其“饮潭猿相连”诗句即指此处。系一天然水潭,长 3 米,宽 2 米,深 2 米。底部泉水上涌,冲起串串水泡,宛若无数明珠,此漫彼现,从不间断,日照月笼,闪金耀银,十分夺目。早年,邑人用砖石将潭壁修砌整齐,作为诗仙遗迹之一,供人观赏。泉旁有亭,供游人歇脚。
读书台
位于白兆寺前( 1958 年被毁),是一座高近 10 米的土台,人称李白读书台。此台三面环山,一面临谷,登台远望,山光泉影一览无余。
洗笔池
又名洗墨池,位于白兆寺东南, 3 米见方,深 2 米许。池底有泉眼,传说李白在池中涮笔,笔友神功,石块顿开,泉水自涌。当地人认为此泉能使人聪颖慧敏,常挑泉水让学童饮用,以助诗文长进。
白云泉
在白兆山太白峰西麓斗笠岩。其岩下有一泉,长年碧涌,每当晨起,常有白色云雾盘旋于上,因以泉名。周围奇石错落,小径婉蜒,树掩藤蔓,苍翠欲滴,风光旖旎。历代人墨客,多在此岩壁上题刻,或赞此处山水风光之美,或抒景仰李白之情。 诗词
自李白始,历代名人“选胜题咏者,不可胜数”(《安陆县志》)于白兆山间景点。下列诗抄自道光版《安陆县志山中问答诗
唐 李白
问余何事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。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(《李太白集》